挤压法的实质很简单,就是当我方打出一张牌时,敌方被迫在某一花色中垫去一个赢张或止张,使我方在该花色中能够多拿到一墩牌。
例如在套中我方有一张K,敌方某一家有一张A。
如果敌方被迫垫去这张A,则K就成为一个新的赢张。
我们说,K是对于敌方A的一个胁张,对敌方起威胁作用,使敌方不得不保留这张A,否则就会让我方增加一个赢墩。
又如在某花色中我方一家有AJ两张牌,敌方某一家有KQ两张脾。
如果敌方被迫垫去Q,则我方的A打下敌方的单张K,然后J成为赢张。
这里AJ是对于敌方KQ的一个双张的胁张,其中一张是赢张,即A。
前面所说的K则是对于A的单张胁张。
原理固然很简单,但敌方若不受到强大的压力,决不会自动垫去赢张或止张。
这就是说,必须把余下的几张牌(通常是三张、四张或五张的残局阶段)安排成某种局势,在这种局势下,我方打出一张牌,这张牌称为挤压张,这时敌方某一家或敌方两家手中已经没有无用的牌可垫,于是被挤压而不得不垫去宝贵的赢张或止张,但我方在垫牌方面则并不受到压力,因而使我方能利用敌方的垫牌建立起一个新的赢张。
单挤压一:
单挤压是挤压法中最简单的一种,就是敌方某一家在两门花色中受到挤压,被迫垫去一个赢张或可能成为赢张的止张。
我方从敌方的这一垫牌中得到益处,增加一个新的赢张。
请看下面这副牌:
西首攻,西和东连拿四墩
,第4墩东垫
9,第5墩西出
4。
南已垫去两张小,这时还有
Q7。
由于东第4垫了一张9,很可能有
K。
另外,南北已有八个赢张,如果外面的是3—3分布,九墩牌已到手。
因此,第5墩明手没有理由不上A。
在以A取得第5墩牌后,南是否可以打三轮
,看看外面的
是不是均匀分布,如果是3—3分布,就有了九墩牌,否则定约就被击败一墩呢?
这种打法是完全错误的。
这时应当设想,如果东或西有K,同时还有四张以上的
,则我方若连打四轮C,第四轮明手有一张无用的牌
6可以垫去,而手持
K和四张
的东家或西家将如何垫牌?
事实上,南可以把KQ先拿掉,然后打四轮C。
在打最后一轮C时,也就是第11墩牌时的局势应是:
这就是最简单的单挤压局势。
每家剩有三张牌,南家的Q是对于东家
K的单张胁张;北家的
A3是对于东家
JT的双张胁张。
仅这个双张胁张套中,南手中还有—张小,而
A是北方的一个进手张。
南这时打CJ,北垫6,东在
和
两门花色中受挤压,他若垫一张
,明手的
A3赢得最后两墩牌;
他若垫去K,南的
Q取得一墩牌,然后北方
A赢得最后一墩牌。
以上我们让南先打掉KQ,就是要使最后得到的是一个便于记忆的不能简化的基本局势。
顺便指出,上述挤压打法丝毫没有放弃是3-3分布的机会,相反,这种打法兼顾了这一情况。
素材来自网络搜集,如有侵权,请联系删除。
本篇文章来源于微信公众号: 小风子桥牌